查看原文
其他

脑神经学家告诉妈妈,带娃的我们需要休息,但可能没有用对方法!

2017-02-04 择学堂

➥ 5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教育平台。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资讯,最实用的学习方法,最值得读的童书,最优质的课程推荐。



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,有时候带娃带到疲惫不堪,于是和家人说好帮忙带下娃,自己要休息一下,结果在狠狠睡上几觉以后却仍然觉得很累,更别提恢复到满血复活,于是我们只能继续没精打采地带娃~

为什么会这样?!这是因为你没有休息对。


睡觉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休息

虽然带娃的时候深感精力耗尽,觉得自己好想休息,但事实上单纯的补睡眠并不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精力。



睡眠作为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休息方式,却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奏效的。睡眠只对睡眠不足或者体力消耗特别大的人适用。因为对体力劳动者来说,“疲劳”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,如果十分疲劳,就需要采取“静”的休息方式。通过睡觉,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,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。如果不是很累,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,闭目静息,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,再起来活动活动。


但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,即便补足睡眠和体力,我们依然会觉得很疲乏,真相就是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、低技术含量的屎尿屁、以及成天在家对着到处翻抽屉打碎东西的小东西嚷“no,no,no”、疲于应对的无力感、自我缺失感也会带来疲劳的假象。所以更多的时候,我们都处在脑皮层兴奋、而身体却低兴奋的状态。对于这种疲劳,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,这个会后你需要的不是通过“静止”恢复体能,而更需要找些能提起精神的事把神经放松下来。


变换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

有个词叫“充电”,除了“睡眠”,充电的形式还有很多,例如花两小时看一本让自己精神世界富足的书,或是去和很聊得来的朋友喝杯咖啡兴致盎然地谈上两小时,又或者是去做一件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事例如插个花、画个画之类的,这些与带娃完全不相关的事反而可以让我们感到放松。



事实上,通过改换活动内容,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。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,功能都不一样,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,这一区域活动,另一区域就休息。

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,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,他采取两种方式——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,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,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。


结果表明,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,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。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。比如你今天带娃一整天(整个儿都是精神高度集中的,当妈的都懂,带娃完全放松不了啊),那么结束了一天陪伴后,最好的休息也许不是倒头大睡,而是自己或者和老公一起找点乐子。


最好的休息是,重燃生活的热情

其实对于当妈的来说,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疲惫是来源于我们对当下一成不变生活的厌倦,也许我们在主观上并不愿意承认,陪娃有时候真的挺无聊也没啥趣味,但疲惫的身体却诚实告诉了我们自己。这个时候,最好的休息就是,赶紧找到能重新燃起生活热情的活动。


如果在完成了这件事之后我们能够继续憧憬明天的到来,对接下来屎尿屁的事没那么一提起就想逃离的感觉,那就说明你找对了事!



所以脑神经学家给的建议是:以“做”来解决“累”,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。他们给出了一些建议供妈妈们参考,但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还是要自己来探索哦。


1. 健身。有条件的,最好上健身房,请专业健身顾问做体能修复的训练计划,没有条件的话,晨跑、晚间散步、游泳、打羽毛球,都有助于会让我们的精力更加充沛。


2. 如果以前喜欢旅行或者走街窜巷,就别在带着娃在小区溜了,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,把它走完。有没有觉得有点浪漫的气息,关键你很快乐,娃也会很新奇。我就时常带娃搭个地铁随便一站下,然后去各处看看……


3. 继续和自己喜欢的人保持交往,和有魅力、有知识的人喝下午茶,当了妈妈以后更需要走出去和在职场的朋友聚会,因为和他们聚会,你必需得收起脸上的怨气,这些沟通和交流都会帮你从带娃的小情绪中走出来。


别小看这种休息方式,我有相当一段时间觉得带娃、做公号很累,一点都没精力和朋友聚会,但有一次被小学最好的闺蜜硬生生拖到钱塘江边的某酒店37层喝了下午茶,去了才发现,她喊来了好多人,那天聊完,真心觉得轻松了很多。


4. 对了,还有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的自己的那一点小兴趣和爱好,比如弹琴、看书、画画,每个抽半个小时候玩一下,那都是极好的,不相信我也要相信脑神经学家哦!


带娃确实是我们的责任,但我们完全没必要每时每刻都把孩子捆在自己身上,我们也需要切换和休息。过去不是有句话“在患病的时候,任何人都是坏人。”当妈的尤其是,当我们疲惫不堪时,怎么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照顾好娃呢?所以,需要休息的候,不用犹豫,为了更好地带娃, 




延伸阅读(点击可阅读):

带娃没时间?这位40岁博士妈妈带了4个熊孩子,靠做家务练出了马甲线

这6类妈妈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!很多家长第一个就中枪了……

逼孩子学习和放任孩子,哪个更残酷?

亲爱的,别再把放养孩子当成静待花开!


文章丨来源于妈咪ok(mami-ok),部分内容来自《科学家解释真正的“假期休息模式”》,重新经过编辑整理。妈咪ok是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的原创育儿号。关注0-6岁宝宝的大脑科学、早期发展,喂养、疾病等最有细节等细节心得!

编辑丨学堂君

您关注了吗?

专注于孩子的成长!您身边的教育专家!2T+儿童绘本、动画、读物等电子资源免费领取!....(回复“领取目录”即可收到链接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